產品時間:2023-01-29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校準品;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是心臟中富含的一種新型小胞質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臟特異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臟組織中表達),但在心臟以外的組織中也有低濃度表達。本產品僅供科研,不得用于臨床,醫療,食用等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校準品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是心臟中富含的一種新型小胞質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臟特異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臟組織中表達),但在心臟以外的組織中也有低濃度表達。心肌缺血性損傷出現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發作后1-3小時在血液中被發現,6-8小時達到峰值而且血漿水平在24-30小時內恢復正常。心臟脂肪酸結合胞質蛋白由132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為15 kDa。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基因位于染色體I上。它是心臟zui豐富的蛋白質之一。hFABP結合兩個脂肪酸分子并參與脂肪酰基輔酶A的運輸,活躍于氧化過程,從而在線粒體中產生能量。
hFABP的幾個生物學方面表明它可能是一種對心肌損傷的早期診斷有用的生物標志物:(1)在心肌中高濃度;(2)在細胞質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積小;(4)相對組織特異性;(5)與心臟以外組織中CK-MB的分布相似,以及(6)在心肌損傷后早釋進入血漿和尿液。
缺血損傷后快速出現hFABP表明它可能通過經內皮途徑到達循環。幾項觀察結果表明這種蛋白質主要通過腎排除。癥狀發作后不久hFABP出現在患者的尿液中。
hFABP的特征看似與肌紅蛋白的相似。這兩種在心肌和骨骼組織中表達的低分子量胞質蛋白是線粒體氧化的基質而且在癥狀發作后2小時內釋放,6小時出現zui大濃度,24小時內恢復基線濃度。然而,他們在心臟和肌肉組織中的濃度不同。心臟中hFABP濃度比骨骼肌中高2-10倍((凈重0.5 vs. 0.05-0.2 mg/g)。與此相反,心臟細胞中肌紅蛋白濃度比骨骼細胞中低2倍(2.5和4.0 mg/g凈重)。肌紅蛋白的正常血漿濃度(20-80 μg/l)比hFABP的(<5μg/l)高10-15倍。游離血漿肌紅蛋白水平升高是被廣泛接受的早期心肌損傷標志而且在1994年Bhayana等人證明了血漿肌紅蛋白水平升高比CK-MB和cTnT水平升高在癥狀發作后3-6小時內排除急性心肌梗塞(AMI)上具有*性。盡管在發表的幾個準則中肌紅蛋白被推薦為心臟損傷的早期標志物,但hFABP更加具有心臟特異性而且由于其生物學特性它可能被認為是一種更準確的診斷試驗。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校準品
本產品僅供科研,不得用于臨床,醫療,食用等
相關產品